商辦交易熱!輔信科技砸23.5億購置內湖整棟預售辦公大樓
經濟日報 2023.11.09
北市商辦交易熱,輔信科技(2405)今(9)日公告,斥資23.5億元購置台北市內湖區潭美段之整棟預售辦公大樓,未來將作為公司營運總部,該案基地面積約651坪,未來建物完工面積共約3,048坪,換算辦公室單價為每坪72萬元。
北市億級商辦交易增溫銀行砸3.2億現金買下分行商辦
經濟日報 2023.11.08
台北市商用型不動產交易趨熱,據實價揭露,今年9月華南商業銀行出手掃樓,以總價3億2089萬元買下北南港分行,位於南港軟體工業園區二期2樓商辦,含車位共445.49坪,每坪88.9萬元,為由租轉買交易,成為今年商辦總價第四高交易。
台北101大樓69樓每坪租金4803元為今年第二高
自由時報 2023.11.14
幾近滿租的台灣地標「台北101大樓」,罕見有最新租金實價揭露,9月,屬於中、高樓層的69樓承租面積不到100坪、約97.14坪,每月租金便高達46.66萬元,且拆算每月每坪單價達4803元,為今年信義計畫區辦公室揭露租金單價第二高,僅次於「國泰置地」高樓層38樓、每月每坪約4830元。
翻新鍍金北市重建案每坪逾108萬元
自由時報 2023.11.14
近五年危老、都更案數量越來越多,開價也越來越高。根據市調機構調查,二○一九年重建案每坪平均開價八十八.六五萬元,二○二三年十月拉高至一○八.三五萬元,漲幅超過兩成。
「南港之星」公辦都更案動工!預計119年完工將成東區門戶火車頭
財訊快報 2023.11.09
由北市府與台鐵局合作開發的南港之星(南港商三公辦都更案),今(9)日舉辦開工典禮,由台北市長蔣萬安、台鐵局局長杜微、出資人潤泰新董事長簡滄圳等人共同出席。此案預計119年完工,將興建4棟地上32至37層建物,包含1棟辦公、3棟住宅。
台灣25年最大興建潮!連6年建案開工逾10萬戶 信義:賣壓已累積1年半
三立新聞 2023.11.07
台灣25年來最大興建潮!根據內政部資料,2018年迄今,連續6年建案開工數量都超過10萬戶,高峰期在2020~2022年,年均達到13~14萬戶,今年Q1~Q3也已累積9.9萬戶,已是1998年以來,最大的興建潮。
潤泰全售桃園大園區4筆土地處分利益4.9億
中央社 2023.11.13
潤泰全今天公告,處分桃園市大園區五塊厝段下埔小段土地,售予哥吉生技有限公司,預計處分利益為4.9億元。
總價1.58億交易 台中評價4.5顆星旅館換房東
ETtoday 2023.11.10
位於一中商圈的「雀客快捷台中一中」以連鎖平價的住宿價格,成為不少遊客心中CP值高的選擇,在Google評價上擁有4.5顆星。該建物於5月以1.58億元整棟易手,成為2023年度北區實登目前最高總價交易。
台中首座捷運共構宅14戶標售台灣金聯砸3.74億全部打包
工商時報 2023.11.13
台中市政府交通局標售中台灣首座捷運共構宅「冠德文心綻」,共釋出14戶,坪數在35~51坪之間,每坪單價47~59萬元之間,均具備停車位,市府主打「捷運出站即到家」!13日開標,結果收到17封標單,最後由台灣金聯砸下3.74億餘元全部搶下打包,溢價率在5%至19%之間。
危老條例初審加速公有土地建物參與重建效率
中央社 2023.11.09
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天初審通過「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」部分條文修正草案,增訂重建的土地及合法建築物為公有財產者,皆應參與危老重建案,加速危老重建案效率,解決公有土地取得卡關問題。
土融緊縮.素地稀缺!建商靠"公辦都更"有賺頭
非凡新聞 2023.11.09
近年央行頻頻出手打炒房,土地融資被央行卡位貸款上限,建商紛紛轉戰公辦都更或捷運聯開,讓相關建案快速竄起,甚至已經成為當前雙北市精華區房市推案主流型態,目前雙北市八大案房價屢創區域新高,有些建案每坪成交價,甚至有機會挑戰2百萬元大關。
房地產黃金時期已byebye?專家鐵嘴分析2024趨勢
自由時報 2023.11.09
台經院8日舉辦景氣展望研討會,談到詭譎多變的房市概況,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指出,有鑑於2022年3月~2023年3月國內利率連五升達三碼,使得房貸利率正式站上2%的關卡,同時讓依靠投資買房獲得高報酬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,加上房市政策管控未鬆綁,2023年國內不動產業景氣相較於2022年將持續呈現降溫的格局,為衰退的局面。
3年關百家店士林夜市人潮回流
自由時報 2023.11.12
台北市士林夜市二○一九年底爆發倒店潮,後又因疫情衝擊,觀光客銳減,超過百家店關門,但自國門開啟後,國外觀光客復甦,士林夜市人潮終於有起色,記者實際走訪士林夜市,屬於夜市外圍的文林路仍有超過十家待租店家,人潮也不多,主要人潮聚集於大東路、大南路,自陽明戲院拆除後,文林路人潮銳減,周邊店家生意一落千丈,就算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落成,人潮也僅進到大南路、大東路,水果坑殺觀光客負面印象未除,盼嚴格把關讓士林夜市的觀光品質提升。
住宅法修正草案初審完竣保障公益出租人不遭查稅
自由時報 2023.11.09
不少房東成為公益出租人後,擔心反遭查稅,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(9)日審查「住宅法」修正草案,增訂租金補貼資訊不得做為追溯綜合所得稅、地價稅及房屋稅等稅捐的法源依據;此外,「危老條例」也照院版條文通過,明定3種情形外,一律參加危老重建。
台中購物中心的營業額屢創新高三大成功關鍵曝光
工商時報 2023.11.10
今年過年前,東區LaLaPort一館、二館分別試營運,購物人潮相當踴躍,走到附近的道路,例如:復興路、建成路等,都出現車輛行進速度變慢、及排隊要入地下室的車潮,去過LaLaPort的朋友說,確實人潮很多購買量也相當豐富,再加上台中的購物中心成績都相當不錯,例如:台灣大道上的新光三越是全台灣單一百貨營業額最高的店,大遠百的成績也相當優異;近日,文心南路的威秀影城及建國路的威秀影城,來客量也相當不錯,可見台中市購物中心的消費力是相當的驚人!
興達港修造船區BOT廠房動土陳其邁盼促地方繁榮
中央社 2023.11.09
高雄興達漁港BOT案「嘉泰遊艇公司修造船廠」新建廠房今天舉辦動土典禮,高雄市長陳其邁致詞表示,興達港是南台灣最大的重要基地,也是魅力漁港,期望能夠加速開發,與地方共同繁榮。
高雄107期重劃工程動工將釋出2.24公頃特定商業專用區土地
工商時報 2023.11.08
面積約3.76公頃的高雄市第107期市地重劃區,8日啟動重劃工程,除了開闢一條長度約350公尺、寬度約26公尺的計畫道路,預計明年3月底銜接起龍德新橋,讓龍德新路真正發揮效能,為博愛路連接至民族一路的龐大車流有效分流,提升大順一路輕軌路段的行車服務水準之外,107期重劃區將釋出2.24公頃特定商業專用區土地,作為未來發展零售業、服務業、娛樂業、批發業及有關商業活動的儲備用地。
全球製造業獲利不倚中賺更多
自由時報 2023.11.13
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已導致全球製造業的業績隨著惡化,根據《日經新聞》分析,包括電子、機械、化工在內的全球製造業,第三季淨利較去年同期下跌九%,連續四季淨利下滑。
客運需求超旺!華航10月營收增28%、長榮航增46%
工商時報 2023.11.10
疫後客運需求猛烈,航空雙雄10日公布10月營收,華航10月合併營業收入為160.76億元,登歷年同期最高,較去年大增28.56%。長榮航10月合併營收達175.25億,與去年相較大增46.57%,客運營收120.36億元為10月單月的歷史新高。
2023商業服務業年鑑出爐去年產值逾13兆占GDP破6成
中央社 2023.11.10
經濟部今天發布「2023商業服務業年鑑」,探討ESG、人工智慧及服務創新模式等6大議題。經濟部表示,2022年台灣服務業產值超過新台幣13兆元,占GDP約61%,就業人口占整體比重近6成,顯見服務業扮演舉足輕重角色。
驅動IC族群 10月營收黯淡
工商時報 2023.11.14
驅動IC族群10月合併營收表現普遍呈現月減,主係終端市場需求保守及客戶謹慎管理庫存並嚴格審查採購。指標股聯詠(3034)營收維持高檔、月減0.37%,敦泰(3545)亦僅月減2.86%,天鈺(4961)、瑞鼎(3592)則分別月減12.54%及1.78%。
台灣GDP難保一?楊金龍:有機會介於1-1.5%
自由時報 2023.11.09
近期國際貨幣基金(IMF)與標準普爾全球評級(S&P),將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下修至1%以下,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今日於立法院財委會答詢時表示,若對第四季預測不變,以主計總處已公布的前三季經濟成長率來看,今年經濟成長率大致落在1至1.5%間,消費物價指數(CPI)預測值有可能再度上修,但不會破2.5%。
銀行「清卡」影響權益?金管會2週內找業者談配套
自由時報 2023.11.13
市場傳出,從10月30日起,陸續有9家銀行宣布啟動「清卡機制」,凡超過1年未刷卡或開卡,信用卡將自動停卡;民進黨立委林楚茵今天在立院指出,目前銀行清卡機制配套不足,呼籲金管會應注意銀行通知期程及卡友原有權益。
北市飯店餐飲大復活超車疫前
工商時報 2023.11.12
疫後民眾生活回歸常軌且出現報復性消費,加上宴會市場「大復活」,推升台北觀光飯店2023全年餐飲業績持續仰攻,較2022年成長7.5%至26.8%,更全面超越疫前2019年,成長幅度自3.2%至30%不等。由於後市「沒有悲觀的理由」,業者紛紛上調2024年餐飲業績目標,成長幅度自6%~19%不等。
機械設備出口今年恐衰退17%
工商時報 2023.11.09
全球經濟景氣不佳,台灣機械設備出口受創,10月出口衰退幅度再擴大,締造連15黑的空前低迷。台灣機械工業公會原預期因去年基期較低,今年第四季出口有機會止跌,不料10月數字不增反減,且衰退幅度還較先前擴大,預估全年出口值減幅將從原本預估的15%~16%擴增至17%。
700家台商西進 8.5兆押中港鴻海曝險比117%、台積僅5.6%
自由時報 2023.11.12
鴻海集團旗下富士康遭中國查稅,再度凸顯台商西進風險遽增。以「投資帳面價值」來看,光台股上市公司就有逾八.五兆資產「押」在中港;再以西進帳面價值占母公司淨值來計算曝險比,約七百家西進上市公司有六十八家超過一○○%,工紙大廠榮成、西進收租王藍天曝險比高居前二,鴻海曝險比也破百、台積電僅五.六%。
科技大老一致點名AI將成科技業新救星
工商時報 2023.11.11
AI議題火熱,包括旺宏董事長吳敏求、華碩執行長胡書賓等重量級科技大老一致認為,台廠在AI上中下游供應鏈中,扮演重要角色,將是驅動科技產業新一波的成長動能。
海運供需失衡! 散裝船供給量30年首見負成長
非凡新聞 2023.11.13
今年海運市場變化大,明年貨櫃、散裝市場供需兩樣情,市場預期2024年散裝船淨供給量,將是30年以來首度負成長,而貨櫃輪因新船加入數量增加,讓貨櫃輪明年供需持續失衡;不過相較航空貨運旺季到,現在市場卻一艙難求,受惠於雙十一及歐美購物旺季,航空貨運逆勢突圍。
台灣半導體第4季產值估晶圓代工季增8% 全年估優於全球
經濟日報 2023.11.14
台灣半導體協會(TSIA)今(14)日發布新聞稿提到,2023年第3季台灣IC產業營運成果出爐,該機構並引用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數據預測顯示,今年第4季晶圓代工季增8%,記憶體與其他製造季增9.1%最大,而個別來看估計今年晶圓代工產值年減8.2%表現仍有望優於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年衰退10.1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