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好商用不動產 12家建商轉推案百億商辦
理財周刊 2023.11.02
政府打炒房,《平均地權條例》修法大大衝擊預售市場,但「打住不打商」,使得不少建商轉推商用不動產,宏大國際資產的觀察,發現已經有12家建商推案商辦及廠辦產品,推案金額都超過100億元,甚至興富發集團及鼎越開發這兩家的商辦推案就各突破1000億元。
「房東最愛金雞母」寧買不租 擲2.09億收編240坪店面
ETtoday 2023.11.03
過去銀行、金融業者多半是資深房東們眼中的超級金雞母,雖然月租金不一定創新高,但長租時間與穩定體質都深受房東們青睞,近期,陽信銀行就豪擲2.09億元,出手台中市文心路上一棟剛完工大樓。
企業總部掀史上最大搬遷潮
工商時報 2023.11.05
隨著都更危老重建大樓遍地開花,在台北市推進,大型企業總部大風吹,繼台塑集團近五千名員工喬遷到內湖後,接下來還有元大金控、聯強國際、上海商銀、富邦產險等多棟總部辦公大樓陸續完工,累計近兩年至少有14筆、約18萬建坪的總部辦公大樓建造,相當於三座以上「台北101」,創造出史上規模最大的總部喬遷潮。
研華持續擴張,砸52.8億元打造華亞製造中心,東湖廠年底遷林口擬出售
財訊快報 2023.10.31
儘管景氣嚴峻,第三季業績衰退,但研華(2395)仍持續擴張,週一(30日)董事會拍板斥資34億元,以自地委建的方式興建研華華亞製造中心。此外,由於研華已將整體研發製造重心轉移到林口AIoT智能共創園區,因此董事會亦決議,擬將東湖廠土地與建物出售,目前仍在營業中的東湖廠,年底前將搬遷至林口園區。
REITs增購不動產擴大資產池
經濟日報 2023.11.04
看好商用不動產前景,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(REITs)採用融資方式增購資產以擴大資產池規模,同時增加租金收入以提升配息能力,嘉惠受益人收益,且總資產規模與可融資額度相關,有利於資產規模、融資空間與租金收入、報酬率均提升的正向循環。
瑞鼎砸18.45億元購自用辦公大樓
時報資訊 2023.11.02
瑞鼎(3592)為自用辦公大樓,簽訂購買不動產契約,坐落於新竹縣竹北市台元段614地號,台元科技園區第十期2B棟第10層~第13層及地下室內停車位,總建築物面積16,620.33平方公尺(約5,027.65坪)、車位281個,交易總金額18億4500萬元。
自家人出手 高雄在地商旅現每坪172萬交易
ETtoday 2023.11.03
高雄站前商圈為早期發展成熟商圈,陸續有飯店、商旅業者求售,近來觀光業回溫,有商旅趁勢出脫。根據實價揭露,位於河北二路「旅行家商旅」,8月以總價2億元成交,換算地價172萬元,為今年區域最高價。信義房屋專家表示,該商旅位於幸福川首排,具開發效益。
榮總商圈千坪地11億成交 新地主曝明年蓋換屋宅
ETtoday 2023.11.01
近期房市買氣觀望,但不影響大建商出手購地,根據實價揭露,高雄在地建商振美建設今年6月大手筆砸下11.2億元購入左營菜公段1224坪土地,是3年來左營區總價最高的土地交易,該公司表示目前預計將規劃換屋產品,最快明年動工。
中石化標售高雄亞灣區精華地 隆大豪擲15.4億入手
ETtoday 2023.11.02
高雄亞灣區開發再傳好消息!中石化2日發布重大訊息,為有效活化資產,中石化公開標售亞灣區2筆共4486坪住宅用地,開標結果出爐,其中1筆標脫,由隆大營建以約15.4億元得標。該公司表示,將規劃地上24樓超高住宅大樓,坪數約40~50坪,開發時程則不確定。
下波辦公商圈北士科成大黑馬
工商時報 2023.11.05
台北市中心掀起一波都更危老重建潮,不少企業總部重新布局,由於市場密度趨於飽合、且新建辦公大樓每坪站上一、兩百萬元大關成為新門檻,市場專家預期,下一波辦公商圈的大黑馬,將轉移到北市最後一塊處女地─北投士林科技園區。
敦北總部都更案台塑、南亞、台化增資共15億
中央社 2023.11.03
為配合台塑大樓都市更新需求,台塑、南亞、台化今天下午透過證交所視訊重大訊息記者會說明,轉投資台塑建設事業,擬辦理現金增資新台幣15億元,由3家公司依持股比例認購。
雙北商辦交易量熱
經濟日報 2023.10.31
年底來到商用不動產成交旺季,擁有雄厚資金的買方陸續進場,今年第4季初,雙北市辦公市場雙雙出現重磅交易,信義全球資產統計,今年前十月上市櫃法人購置雙北辦公室交易達520億元,為近十年同期新高。
眼鏡行躍通化街店王行情倒退十年租金少36%
非凡新聞 2023.11.02
位在北市核心的「通化夜市」,因為靠近台北101,是國際觀光客最方便造訪的夜市。最新「通化街店王」單坪租金6694元,寫下5年新高,不過相比10年前,卻大跌了36%。專家點出,像東區、西門町這些一線商圈更明顯,租金回不到歷史榮景。
建商縮手前三季住宅建照大減18%
工商時報 2023.11.01
內政部表示,今年前三季住宅建照核發宅數共109,507件,年減18.1%,終止連六升,回落近四年低點,顯示房市低迷建商推案縮手。另外,住宅使照核發宅數84,414件,創15年新高,代表大批交屋潮即將來臨。
危老都更難推行「一坪換一坪」淪口號
東森新聞 2023.11.03
危老都更重建從2020年開始件數不斷下降,推行困難原因就出在原屋主想換取更多坪數,建商評估利潤不足,導致最後談不攏,不過過去曾打出「一坪換一坪」口號,是否真能實行呢?聚焦真相帶您來看!
吸引台商與資金回流南市採三大策略加速推動產業園區開發
自由時報 2023.10.31
為鼓勵台商回流、吸引企業投資,考量產業需地殷切,台南市積極透過產業園區開發、土地盤點、市地重劃等策略,創造多元投資標的並推動各工業區開發,市府目前進行七股科技工業區開發工程,並同步啟動沙崙健康園區與沙崙產業園區整體發展規劃作業,另為帶動溪北經濟發展軸線也以啟動柳營科技園區第三期報編作業。
高市經發局:台積電建廠如期進行中
今日新聞 2023.11.02
針對有議員於質詢時質疑台積電尚未確定設廠一事,高市府經發局今(2)日表示,台積電公司於今年4月20日法說會說明高雄廠改為先進製程,且高雄廠建廠工作刻正如期進行中,目前已完成廠房整地、基礎與建築結構施工等作業,園區工程亦將配合先進製程營運進行同步作業。
央行理事:不排除Q4升息抗通膨
聯合報 2023.11.03
中央銀行昨天公布九月的第三季理監事會議事錄摘要,儘管理事一致同意維持政策利率不變,但部分理事認為應盯緊通膨問題,有理事認為再觀察一季,不排除下一季(意指第四季)須積極面對可能的通膨,若物價走揚,央行應採積極措施打擊通膨。央行舉行第四季理監事會的預定日期為十二月十四日。
建商工安納授信審核
經濟日報 2023.11.07
金管會盯上不良建商,建商工安意外事件須納入銀行ESG審核,金融業近期收到通知,需制定作業規範,以利銀行辦理企業授信落實此類公安意外事件ESG檢核,包括應該要將企業戶是否受到主管機關裁罰、停工處分、工安意外等等作為授信審核等。
外資10月匯出金額縮小、較9月大減七成今年來仍呈淨匯入
經濟日報 2023.11.04
金管會昨(3)日公布10月外資淨匯出10.16億美元,是7月以來連續第四個月呈現單月淨匯出,但單月淨匯出金額顯著縮小,換算新台幣約329.3億元(以央行10月底匯價1美元兌新台幣32.419元計算),累計近四個月整體外資淨匯出合計達148.05億美元,約當新台幣4,800億元。
穩物價大宗物資降稅延至明年3月底
自由時報 2023.11.04
近期烏俄戰爭僵持、以巴爆發衝突,為強化掌握關鍵進口物資供應及價格情勢,及早因應物價波動風險,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昨召開穩定物價小組會議,決議延長關鍵原物料減稅措施至明年三月底。
連續繼承取得不動產房地合一稅減輕
自由時報 2023.11.03
財政部放寬連續繼承取得房地持有期間計算,房地合一稅負可望減輕。財政部昨核釋,個人交易2016年房地合一稅制上路以後繼承或受遺贈取得的房地,若是連續繼承或受遺贈取得,可將連續各次繼承或受遺贈的被繼承人或遺贈人持有期間合併計算。不過,若經查明有藉法律形式規避或減少稅負的安排或情事者,不適用。
產險今年獲利挑戰200億連六月賺錢明年可望持續成長
經濟日報 2023.11.06
產險業前九月獲利重返正軌!據金管會公布,產險業9月稅前盈餘28億元,累計前九月稅前盈餘達124億元,淨值回升至近16月高點,並已連續六個月獲利。
遊艇雙雄各擁利多營收喊衝
工商時報 2023.11.06
遊艇雙雄東哥遊艇(8478)、亞果遊艇(7566)各擁利多,營收動能強勁,主攻大型遊艇製造、銷售的東哥,受惠全球遊艇需求仍處健康階段,今年營收可望年增12%到15%,且因應未來訂單需求,也規劃將產能從12艘逐年增至18艘以上;攻遊艇休憩的亞果遊艇則隨著安平港遊艇城的遊艇Villa和度假中心的完工交屋,營收可望從今年第四季開始大幅提升,並持續到明年。
明年旅遊市場更旺業者:成本續漲團費恐回不去
中央社 2023.11.04
疫後旅遊市場起飛,旅行社高層均看好明年營運成長,雄獅總經理賴一青指出,未來旅遊市場很難再回去過去的價格,來自匯率油價等成本上漲;鳳凰總經理卞傑民表示,團體機位量能供給變少、旺季團費上漲會更明顯。
AI伺服器廠全球大擴產廣達、緯創等訂單能見度明確
經濟日報 2023.11.05
AI伺服器夯,進入第4季後已有不少採輝達(NVIDIA)AI-GPU架構AI伺服器啟動出貨,訂單能見度明確,大廠對後市需求樂觀度看增;代工大廠為因應增長需求,在全球啟動擴產,包括廣達(2382)、緯創與緯穎、英業達等皆在海外尋找新廠據點。
運價、票價漲不停航空雙雄量價揚續創波段新高
經濟日報 2023.11.06
航空、客貨運價不斷上漲,航空雙雄皆表示,為因應需求,將擴大增班、增人、增運力,明年運力將衝上疫情前的九成;此消息帶動今(6)日雙雄量價勁揚,由華航(2610)領軍,盤中上漲逾1.5%,長榮航(2618)同步上漲近1%,而台灣虎航-創(6757)、星宇航空(2646)也都呈現上漲之姿。
電動車遇逆風今年營運成長從翻倍下修至80%
中央社 2023.11.01
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表示,電動車目前碰到一些逆風,今年年增率從原先預估的1倍下修至80%,但大趨勢沒有改變,明年仍有5成的動能;今年第4季整體營運估與第3季持平,明年各事業群都將優於今年。
國內塑化產業景氣今年慘跌谷底,台經院估明年Q1保守、Q2才有機會好轉
財訊快報 2023.11.02
以巴衝突推升國際油價飆升,台灣經濟研究院表示,雖然塑化產業產品售價跟著油價上漲,但卻導致原料成本難以轉嫁,且最大的銷售市場中國大陸,需求仍呈現保守甚至悲觀,因此今年以來國內塑化產業景氣跌至谷底,景氣燈號更連續七個月亮起代表衰退的藍燈。